2月2日 – Affected art will destory civilization.

2010-02-02 0:00 by hackerzhou

今天跟宝贝去了位于泰康路的田子坊,据说是设计师云集的地方。去了才发现,艺术竟可以如此娇柔做作,虚伪且不切实际。那条街上真正吸引我的也只有陈逸飞工 作室一家,其余的跟在北京睡桥洞地下室的那些自我标榜为艺术青年的没啥不一样。

自小接触艺术不可谓不多,小时候练习素描,水彩,水粉,单 簧管,也认识一些音乐跟美术方面的老师教授。发现国内对艺术的理解跟国外的Art有着很大的不一样,国内的艺术太过于狭义做作,广义上art就是美,生活 中的一切莫不可以美,连程序设计也可以很艺术,有一本很好的书就叫《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艺术是无价的,非功利的,所以在国外一个好的艺术家注定生前默默无闻不受肯定,死 后作品才会大卖,人才会出名,梵高如此,贝多芬亦是如此。

在美国,文学学士学位就是Master of Arts degree,不难发现,艺术融入到了他们日常的生活中,并不培养所谓的artist,培养设计师的专业是有的,但是大多以专业应用为主,比如房屋结构设 计,汽车设计,这些专业大多与物理化学等理科有关,因为所谓设计,就是要真的可以被拿来用的,不是泛泛而谈,纸上谈兵般的画图纸。转眼 看看国内,多少二流三流大学开设所谓艺术系,咱复旦也有,可谓是盲目跟风,新校长上台把艺术系咔嚓了,虽然替那些艺术系的同学们惋惜,但是也让我们不得不 看清楚一个事实:在国内,art is nothing,可有可无,有经费可以挥霍时,可以艺术一下,需要勒紧裤腰带时,艺术就成了首要咔嚓掉的羔羊。

那 些林立的艺术类院校跟那些开设了艺术系的二流三流高校,看似缓解了就业矛盾,实则是治标不治本,艺术固然需要,但是市场多大?按照现在那些艺术院校的培养 速度来看,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我们复旦的张江校区周围就有电影学院,美术学院等一系列杂牌军,然而基本上处于100%毕业即失业的状态。所以大多数人成为北漂,去中央美院,中央戏剧学院谋求未来的发 展,几年前看过报道,提到了在北京住桥洞,地下室和危棚简屋的那些 “青年艺术家”的命运,那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只是期待着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大人物的赏识,从而得到深造的机会,可悲可叹啊。他们不曾想过就 算他们从中央美院毕业了,未来又在何方,今天在泰康路看到的那些青年画家开的工作室,网上查了一下,周期很短,基本上几个月几年就会改换门庭,为什么?就 是因为他们太狭隘,太把艺术当回事,艺术是anything,也可以是 nothing,刻意地功利地追求艺术,其结果注定是悲惨的。不踏踏实实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做作的艺术就是社会的蛀虫,在蚕食着社会给他们提供的资源的同时却又不能为这个社会真正贡献出什 么。世界上的有名的大厦有多少是中国人设计的?中国的那些艺术家设计师们他们在干什么呢?中国这些年的确出过艺术家,郎朗,廖昌永都是我喜 爱的艺术家,他们对于艺术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能从艺术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金钱与地位则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一心想成为艺术家的人注定难成大器。

画虎不成反类犬,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悲哀不是因为学得不好,而是一开始的目的就错了。艺 术是一种美的享受以及体验,需要极大的牺牲精神,用一颗功利的心去学艺术画出来的只能是狗,而不是虎。洋人艺术家把生活看成是艺术,咱们的艺术家把艺术看成是生活。就像有人学乐器是为 了获得自身对于美的享受,体验净化心灵的音符;而有些人学习乐器确实为了考试加分或者是让别人看起来自己显得更有魅力和吸引力。动机不同,结果也必定大相 径庭。

功利的学艺术,不如踏踏实实为这个社会做实事。现在大量的艺术类的失业者们,其实 也不完全是你们的错,社会的功利化以及导向性的错误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

本文基于 署名 2.5 中国大陆 许可协议发布,欢迎转载,演绎或用于商业目的,但是必须保留本文的署名 hackerzhou 并包含 原文链接
本文暂时还没有评论,你可以抢沙发哟。

发表评论